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2019年數據顯示,大腸癌自2012年以來首次被肺癌超前,成為香港第二大癌症。然而仔細察看下,其實大腸癌2019年的新症數字只較肺癌少不出20宗。
所謂病從口入,大腸癌大多和飲食習慣有關。至於何謂「健康」或「不健康」的飲食習慣,其實已於多項國際大型研究被明確指出,絕對是有跡可循。「不健康」的飲食習慣增加大腸癌風險,包括經常進食紅肉、加工肉類、飲用含糖飲品、精製穀物、甜品及薯仔。研究亦指出每日飲用兩杯或以上的酒精飲品,也會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。至於吸煙呢?原來吸煙也會提高直腸癌和近端結腸癌的風險,肥胖和缺乏身體運動亦會提高風險。
預防大腸癌應由生活做起,「健康」飲食習慣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,包括經常進食水果蔬菜、全穀物、果仁、豆類、魚類及其他海鮮,牛奶及其他奶類製品;此外戒煙戒酒,勤做運動(每天最少30分鐘帶氧運動)亦有幫助。由於大腸黏膜轉化成息肉,再轉化成大腸癌,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。這正好說明根據指引進行大腸癌普查有較大機會找出早期大腸癌。按衛生署指引建議,年屆50至75歲的一般人士應考慮每1或2年接受大便隱血檢驗,或每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檢查,或每10年做大腸內窺鏡檢查。如近親曾患大腸癌及有炎症性腸病病歷人士,應諮詢醫生意見;若市民對普查建議有任何疑問,亦可主動與醫生商討。
作者為香港防癌會傳訊及教育主任歐陽民敬
網站文章: 2022-01-21香港第二號癌症 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5%81%A5%E5%BA%B7/%E9%A6%99%E6%B8%AF%E7%AC%AC%E4%BA%8C%E8%99%9F%E7%99%8C%E7%97%87/305264